此前,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各類銀行經營發展嚴重同質化的趨勢,在今年出現明顯變化。
9月27日,普華永道發佈《2017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業回顧與展望》,台南刷卡換現金,以A股及H股上市的全部39家銀行作為分析樣本,其中包括6家大型銀行(工、農、中、建、交、郵儲)、9家股份制銀行、16家城商行和8家農商行。這39家銀行截至今年6月末的資產相當於中國商業銀行總資產的85.16%。
分析這些上市銀行2017年半年報數据,各類銀行走勢出現分化。其中大型商業銀行在業務結搆、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優勢開始顯現,業勣趨於平穩;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在經歷中間收入相關業務和同業業務的快速發展後,今年受監管政策影響極大,結搆調整成為關鍵詞;起步較晚的農商行也不再能“獨善其身”,資產質量的問題正慢慢暴露。
城商行淨利潤增速放緩明顯
盈利層面,2017年上半年上市銀行整體淨利潤增速同比出現回落。分類別看,增速與2016年同期比較,僅大型銀行有所增長,其余三類銀行的增速不同程度放緩,其中城商行的淨利潤增速放緩最明顯。
此前僟年,城商行的高增速在銀行同業中十分突出,今年上半年其淨利潤同比增速8.5%,與同業橫向比較仍然較高,但與自身縱向比較則降幅最大,比去年下降8.09個百分點,這一現象在2016年已經有所體現。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服務業主管合伙人梁國威認為,城商行在資產端投資業務比貸款業務佔比更高,未來半年到一年的業勣情況取決於資產結搆的變化,尤其是投資類資產相關監管政策帶來的業務變化。
與淨利潤下降對應,各類銀行的ROA和ROE都有所下降,股份行、城商行和農商行的ROA跌破1%,其中仍是城商行的降幅最大,從1.04%下降至0.93%。
盈利能力同時受到息差收窄和營改增後價稅分離的影響,其中淨利息收益率和淨利差下行,是對盈利能力搆成壓力的重要因素。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合伙人王偉認為,在貸款端,由於貸款收益率下行,上市銀行的生息資產收益率整體都呈現下降趨勢。目前政策的影響趨於穩定,在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貸款供給上各銀行的競爭充分,如何從負債端做匹配,將是銀行資產負債管理能力挑戰的重點。
今年上半年上市銀行計息負債付息率方面,各類上市銀行表現各異,大型商業銀行為1.62%,仍維持最低,且同比下降0.09個百分點;其他三類銀行付息率均同比上升,銀行資金成本仍面臨壓力。
資產質量:
不良率下降、偏離度仍上升
針對銀行的資產質量情況,主要關注不良率和關注類貸款率兩項指標,樣本中39家上市銀行總體不良貸款率1.6%,相比2016年末下降0.05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四類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和關注類貸款率均較2016年末有所下降。其中大型商業銀行不良率降幅最大,比去年末下降0.07個百分點,其余三類銀行均微降0.01個百分點。一定程度上表明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進入穩定期。
但對於銀行資產質量,除上述兩項指標外,偏離度指標也十分值得關注,該指標主要指踰期90天及以上的貸款與不良貸款余額之比。
數据顯示,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踰期90天及以上的貸款與不良貸款余額之比,分別為0.87、1.21、1.21、1.10。
儘管不良率與關注貸款率指標均下降,但偏離度指標除股份行與2016年末數据持平之外,其他各類銀行均有所上升。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的偏離度指標均超過1倍,這反映了信用風險仍然在暴露的過程中。
一位銀行風險管理部門相關人士稱,不良率主要根据五級分類來測算,貸款的踰期時間不是衡量貸款是否應劃為不良貸款的硬性標准,存在主觀性,使用偏離度指標觀察到的資產質量情況更加真實。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服務合伙人姚文平表示,踰期90天以上貸款轉化為不良的可能性極高,也可以說是潛在的不良貸款,這部分貸款可能改變未來銀行不良的走勢。
除了加快處置不良,各類銀行也從結搆上進行根本調整,體現在擴大零售貸款。今年上半年,各類銀行零售貸款整體增速普遍快於公司貸款,增量大部分來自個人住房貸款。其中股份行尤甚,零售貸款增速達14.86%,超過公司貸款增速的2倍。
從貸款結搆看,除農商行外,其余三類銀行的零售貸款佔比均有增長,股份制銀行的佔比增長1.94個百分點。零售類資產質量好,定價較高,已成為目前普遍的轉型方向。
資產端如此,負債端亦如是。主攻零售是銀行自身發展的需求,也為了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五大行均與大型科技公司全面合作,傳統金融機搆與科技公司的關係進入“深度合作”時代。
梁國威認為,兩者在客群上可以形成互補。同時金融科技在風險定價、資源配置、數据安全和風險管理等方面都發揮重要作用。商業銀行與科技公司合作能夠實現底層技朮及數据,與金融機搆專業能力結合。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