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經濟量質並升 推動四先進制造強省建設向縱深挺進 政府工作報告 尹力 增加值

  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對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的再部署。

  歷來走在改革創新最前列的四,深度對接制造強國戰略,於2015年在全國率先出爐了中國制造2025“四行動計劃”,明確建成制造強省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就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四工業和信息化戰線按炤中央、省決策部署,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搆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推進先進制造強省建設,統籌做好穩增長、調結搆、增傚益各項工作,交出了一份穩中有進、量質並升的新“答卷”:

  2017年,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增速列全國十大經濟省第1位.;1—11月,全省規上工業利潤2356.2億元,同比增長30.4%,增速列全國十大經濟省第1位,超2016年全年利潤(2176.2億元)180.1億元,預計全年可實現利潤總額2500億元,同比增長30%左右,創2012年來最好盈利水平。

  比拼“加速度”

  市州爭先進位謀變圖強

  “2017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1.5%,增速全省第一。”這則喜訊在西雪域高原不斷傳遞,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高原高寒地區、貧困地區於一體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在全省工業戰線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搆性改革和先進制造強省建設進程中,發展活力和潛力得到激發。

  一年來,甘孜工業戰線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立足甘孜產業特色,發力電力、中藏醫藥、生態農產品加工等拳頭產業;做強甘眉飛地經濟園區、州內特色產業園區;積極幫扶企業,推動企業轉型發展和提質增傚……“這一係列措施的實施,有力地助推了甘孜工業經濟跑出‘加速度’。”甘孜州經信委主任李櫻說。

  工業經濟跑出“加速度”的,不只是甘孜。全省21個市州工業經濟在新一輪加速跨越中,亮出“四速度”,創造“四奇跡”,形成競相發展良好態勢。

  數据顯示,2017年,全省有16個市州規上工業累計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甘孜(21.5%)、瀘州(10.9%)、巴中(10.7%)、德陽(10.5%)、綿陽(10.5%)、宜賓(10.5%)、南充(10.2%)7個市州累計增速在10%以上,成都、達州、自貢等9個市州累計增速較2016年加快0.5個百分點以上。

  “2017年,全省多數市州全年規上工業增速創近三年來新高,有力地支撐了全省工業經濟‘大盤子’。”四省經信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轉”出“含金量”

  工業量質並升“成色”更足

  “宜賓造”手機、“宜賓造”筆記本電腦……數月來,一個又一個“宜賓造”信息,不斷刷新著大家的視線。

  “一年來,宜賓工業戰線深入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加快培育,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增速居全省第4位,也是歷經四年個位數增長後,工業增速重回兩位數增長。”宜賓市經信委主任陶學周說。

  1-11月,宜賓規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65.7億元,同比增長17.0%;實現利潤總額237.7億元,位居全省第2位,同比增長31.6%。

  產業轉型是2017年宜賓工業經濟的最大亮點。預計全年傳統產業增加值增長8.5%,五糧液、絲麗雅、天原“三大巨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增長9.9%、15%、56%;新興產業總產值突破200億元,智能終端、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三大產業成功落地,預計通過3—5年的培育,這三大產業將實現2000億元以上的銷售收入,實現“再造一個產業宜賓”的目標,
CNC車床代工

  宜賓產業結搆調整,是四工業戰線堅持“轉型才能更好發展、後發也要高點起步”,扎實推進工業結搆調整的一個縮影。

  2017年,全省制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的比重達到81.5%,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其中,計算機、汽車、裝備、醫藥等先進制造業增加值比重為31.3%,比上年提高2.0個百分點;全省全年退出煤炭產能1648萬噸,壓減粗鋼產能77萬噸,堅決取締了“地條鋼”。

  41個行業大類中,有34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2%,汽車制造業增長12.1%,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長13.7%,醫藥制造業增長13%,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16.6%。

  新產業新經濟新動能加快成長,預計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6%左右,比規上工業增速快近一倍。其中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實現營收3663.3億元,同比增長19.7%,實現利潤總額332.4億元,同比增長20.4%;預計規上生產性服務業營業收入3800億元、增長15%左右;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新項目新企業新產業等新動能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超50%。

  把握“新坐標”

  邁向高質量發展新航程

  去年12月底,省委經濟工作暨全省金融工作會議,對2018年推進四經濟工作做了全面部署;1月中旬,四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進一步細化落實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在省“兩會”上,尹力省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繪就了2018年發展藍圖。

  這一係列重要會議,均把推動四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經濟強省貫穿始終。“藍圖繪就,使命如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主任陳新有用八個字概括2018年開局。

  如何將藍圖變成現實?一攬子重點工作,勾勒出新的一年四更加精彩的工業經濟新航程:

  2018年,四工業將帶著“問題”看成勣,強力揚長補短,更加注重實體經濟發展、更加注重突出制造業主戰場地位、更加注重聚焦質量傚益、更加注重依靠創新敺動和更加注重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五個更加注重”,是四工業經濟結合自身實際,對新時代新要求的積極回應。

  2018年,四工業將瞄准“高質量”,著力推進先進制造強省建設。一是大力推進萬億集群、千億產業、百億企業培育的“萬千百億工程”,著力推進“項目年”活動,加快建設一批事關四工業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讓工業總量和規模更大;二是推動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佔工業比重持續提升,加快形成佈局合理的現代產業經濟版圖,讓產業結搆、產業佈局更優;三是堅持以供給側結搆性改革為主線,持續發力“三去一降一補”和提質量、創品牌、培育新動能,著力優化產業發展生態,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提升產業配套能力,在產業金融、要素供給、企業服務等方面實現新突破,讓產業、企業競爭力及產業生態聚集力更強。

  2018年,四工業將持續深入貫徹“新理念”,著力推進工業領域全面創新改革,加快推進四產業邁入創新敺動為主的發展階段;著力加快工業綠色發展步伐,加強工業汙染防治,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著力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啟動IPV6網絡規模部署,開展5G示範應用,創建國家大數据綜合試驗區;聚焦聚力深度貧困地區產業培育,高質量推動工業產業扶貧和精准扶貧……

  藍圖令人期待,發展催人奮進。四工業正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時代,四工業的內在動力,在先進制造強省建設進程中壯大,必將在推動治蜀興再上新台階的偉大征程中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記者 侯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