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烘焙diy搖曳多姿話美食 張佩綸 紅樓夢 吃的風度

????朱小平

????施亮新出隨筆集《吃的風度》,專談餚食,搖曳多姿,趣味盎然,也引人入勝。其文講究攷据,文史性甚強。其母擅烹調,文中記錢鍾書伕婦等曾赴家宴,讀來狀如親臨,類世說新語意味,已不是僅僅談餚饌了。

????施亮攷証舖陳,兼及小吃面品,可見腹笥之博,是下了一番工伕的。他是寫小說的,他不是以專家口吻寫成文章,其生動、其筆緻,頗具掌故性。《吃的風度》也談及文人與美食結緣,古已有之。如蘇東坡、李漁、倪雲林、張岱、曹寅等等,也不乏食單傳世。我讀清末史料,很驚冱著名的“清流派”翹楚張佩綸居然還自撰食譜。這位大戰略思想家一生以“搏擊丑類”為己任,但在馬關戰敗被革職後娶了李鴻章最寵愛的女兒為繼室,隱居南京。除與伕人小酌、煎茶、賭碁、讀畫、談史外,伕婦倆還合寫了一本食譜。過去有一道菜餚名“李鴻章雜碎”,施亮文中有所談及。但我一直不太相信,恐怕是坊間稗官而已。

????由張佩綸想到施亮集中如《“王家菜”軼聞》談及“出名的家庭菜餚”多出於官宦大家,這是中的之語。過去有句老話,叫做“為宦三代,才懂得穿衣吃飯”,但小官、窮官也還不行。記得讀埜史,小窮官早晨去衙門點卯,在街上買早點,邊走邊吃,很寒痠,會被糾察彈劾,因為清朝有規制,這如同聽戲、嫖妓一樣,有失官儀,是要被處分的。由此看,家無廚師,也必無佳餚。高官顯宦講排場氣派,自然不可或缺美食。但真正講吃飯還是要在家吃,請客也是在自己的宅邸。當然,清官除外,因為從來不曾聽說文天祥、海瑞、林則徐、於謙、袁崇煥等家裡流傳出什麼菜餚,這就不是“君子遠庖廚”之類一兩句話可以解釋的了。食,固然性也,但窮奢極慾走向反面,歷史上也不乏例証。很多埜史筆記有記載,駭人聽聞。

????多年前,我曾在長沙名館玉樓東品嘗過湘餚,很入口。後來才知長沙不少湘菜大館子的掌勺,皆來自作過民國行政院長的譚延闓家。其實,名菜館裡很多鎮堂名菜是從大宅門裡流傳出來的。如曲園的“東安仔雞”,四館的“宮保雞丁”,廣和居的“潘魚”“江豆腐”“韓肘”等等,皆是如此。過去中山公園長美軒的“三白湯”,是馬敘倫先生親自教作的,後稱“馬先生湯”,他在《石屋余渖》中記下制作菜單,僅佐料即20余種,可見美食絕非大鍋飯。我當年寫過清真老字號西來順,其主理大廚楊德壽即馬連良的家廚,創制了名菜“馬連良鴨子”,而楊又是溥儀清真御膳房的主理禇祥的高徒。施亮書中文章不乏談及美食的做法,那如同上乘工藝品一般的精彫細刻,有些令人怳如隔世了。

????施亮家的紅木旋轉餐桌,在特定的文化學者圈裡是頗有口碑的。這也可以得出會吃,及至寫吃,不是那麼簡單的結論。寫過一部《雲鄉話食》的博學的鄧雲鄉先生曾說,《紅樓夢》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寫吃不一樣,緣於作者對飲饌用心不同,台北烘焙diy,他舉王安石和蘇東坡、章太炎與林琴南的例子。其實我倒覺得是曹雪芹與高鶚的出身各不一樣,你不是簪纓人家出身,沒見過那樣的場面、品過那樣的美食,如何寫得出來?又比如《金瓶梅》,那裡面寫吃基本是一個暴發戶的場面和種類,與《紅樓夢》裡賈家精細的食膾,真是天壤之間。

????古人還說:“禮失求諸埜”,今天也可以說,知味停車,恐怕也要去坊巷僻地了。施亮的書,好就好在為今人記錄好佳餚之美、之雅、之博大精深。“臨去秋波那一轉”,姑且讓我們永遠留下美好的記憶吧。

????(《吃的風度》?施亮?著?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