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超:學習藝術對孩童的幫助

藝術的直觀,不單純是與生俱來的天份,而是先天稟賦加上後天的學習。繪畫有繪畫的語彙,音樂有音樂的語彙,雖然他們是人類共通的語言,但是它們卻自成一格,和文字語言的表達方式完全不一樣。如果我們對線條內在的情緒不敏感,育才國小,對色彩和肌理背後的情緒不敏感,我們還是很難感受到繪畫背後的涵意。如果我們對旋律線裡節奏的鬆緊情緒不敏感,對於不同聲部間的對位關係不敏感,我們照樣很難體會音樂較深的一面。當然,要培養出一個人對藝術的敏感力是需要時間的,也沒有說非從國小開始不可。但是,愈早開始,總是多給小孩一個機會。

在黑人靈歌裡,我們可以聽到一個民族如何去面對奴隸的命運,並且在深沉的悲哀裡,郭志超,仍舊等待著來自彼世的心靈安慰,育才小學;在南美印地安人的傳統木笛伴奏下,我們聽到流浪民族的懷鄉,和那種趨徹著所有人類往未知之境前行的好奇與等待。在林布蘭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人對宗教的渴切盼望夾雜著一種頑強的堅持,和一絲強悍的質疑;在李成的作品中,我們看到北宋中國人對大自然深邃而彝美的情懷。在高達的電影裡,我們看到他和整個文明史對話,跨越科學、宗教、哲學,雄辯滔滔地論證著人的神聖性;在溫德斯的電影裡,我們一再聽到他語重心長的警告:我們已經過度沉迷於科技世界五光十色的表象,而喪失了對這個世界直透的感受能力,和愛。由藝術打開的這個世界,波瀾壯闊,遠勝於日常生活所能見的世界,可以說是人類生命的精萃。